典型案例/2018-11-21/和致眾成文
作為中國第三大產油企業中海油集團下屬的中海油服,在2018年全球經濟大幅波動,國內經濟持續下滑趨勢環境下,急需內部各部門管理水平的提升,和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實。
為此,中海油服提出全面開啟“二次創業”新征程,提出由重資產向輕資產、重技術方向傾斜,從聚焦國內油田服務市場,著手國內外油田技術服務市場雙發展的經營策略和發展計劃,確定2020年達到“雙50%”的戰略目標(海外業務、技術輸出收入占總收入的半數份額)、實現其來自國際市場營業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的預期。
2017年中海油服如期完成了《采辦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》,但其中涉及未來采辦職能的人員編制內容時,由于改革后的人員編制是運行質量的主要因素,需要論證其科學合理性。
中海油服高層領導、人力資源部門再次對接和致眾成顧問團隊,在對于人員的編制的問題上,通過與和致眾成顧問團隊的交流,中海油服采辦管理部認為和致眾成的人力資源運營掃描器?是非常有效的編制規劃工具,可以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,評估當前采辦管理的運作現狀,呈現量化結果,分析并證明變化的積極影響,從而為決策提供大量事實信息。
最終集團決定利用《人力資源運營掃描器?》對中海油服采辦與物資業務的運營情況進行全面診斷調研。通過獲取相關數據,來論證《采辦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方案》中人員編制的科學合理性。
2018年6月初該項目正式啟動,目標是對采辦改革方案中的人員編制進行充分論證,證明其科學合理性。
根據項目目標與內容,將問卷設計、建模和系統準備作為項目的重點工作。為此,需要對采辦與物資管理職能通過工作域梳理方法,對職責進行系統性的梳理,根據梳理后的職責條目進行問卷設計,依照業務情況明確參調范圍,收集參調人信息,最后將設計好的問卷、參調人信息全部導入系統,為參調人開設賬號。
本次中海油服采辦與物資管理職能共梳理出16項業務,313條活動,參加調研人員結構包含:全職員工、兼職人員以及內部客戶,合計參調人數為2136人次。
中海油服采辦與物資業務運營掃描填答工作超額完成,體現了中海油服良好的組織效率與執行力,這也是實現采辦與物資業務成功轉型的重要基礎,根據填答進度顯示,此次調研的數據收集情況已經滿足數據的取樣要求。
具體如下:
♦本次問卷填答,歷時13天,覆蓋集團13個一級組織,參與人數2136人,其中采辦與物資業務全職人員595人,采辦與物資業務業務兼職人員379人,采辦與物資業務客戶1162人
♦【采辦與物資業務活動時間分配問卷(TA)】發出邀請974人,回收974人,填答率100%
♦【采辦與物資業務價值與有效性問卷(VE)】發出邀請2136人,填答2055人,填答率95.98%,其中采辦與物資客戶填答1084人,采辦與物資員工填答971人
在數據分析與論證階段,和致眾成項目團隊進行了多維度的改革前后對比分析,同時按照改革后職責與架構,對工作量進行了重新劃分與論證,具體如下:
♦ 改革前后職責變化對比:
? 改革前:事業部要比總部機關、分公司在采辦與物資業務的職責方面,承擔的更為徹底和全面;
? 改革后:通過對職責的重新劃分,事業部的職責減少了61.22%。
♦ 改革前后FTE變化對比:
? 改革前:采辦與物資業務大部分工作是由分公司、事業部承擔,且事業部的工作量最大;
? 改革后:通過成立采辦中心有效的將采辦與物資業務進行了集中,事業部將主要在采辦需求管理、倉儲管理、庫存管理等業務中有所投入,大幅降低了事業部的FTE,降幅達四成以上。
♦ 改革前后FTE變化對:
? 改革前:采辦與物資業務的相關部門和業務團隊在各級組織都有分布,較為分散,且各組織中的采辦與物資部門都是各自管理,相對獨立;
? 改革后:根據改革目標,本次改革將取消各事業部、分公司采辦職能,撤銷相應崗位,統一由采辦共享中心負責;
本次項目總共歷時2個月,從編制規劃角度來說,是非常完整的實施步驟,從職責梳理到問卷設計,再到參調范圍的確定,收集并導入參調人信息后開啟運營掃描的線上問卷填答工作,最后根據填答結果,進行改革前后的對比分析,充分論證了中海油服《采辦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》中在人員編制方面的科學合理性,最終中海油服以和致眾成提供的相關報告為依據,提報公司董事會,獲得一致通過,保證了采辦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、如期實施。